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紐西蘭南島佛光人透由讀書會研討,彼此「助其增上」。 圖/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
圖說:莊重的威儀可令人對佛法生恭敬心,語言巧妙可讓人心開意解。 圖/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
圖說:南島佛光山曾因為基督城地震被迫搬遷到雲水草堂,當時基於空間問題面對弘法的挑戰。 圖/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
圖說:馬季賢用心製作的乾燥花,讓道場增加柔和的藝術美感。 圖/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學習 「新四攝法」 南島佛光人晨讀受惠
2020-05-25
南島佛光山5月24日讀書會由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帶領,監寺覺西法師、知慎法師及住眾等共8人參與。讀書會主題為「新四攝法」和「面對挑戰」,與會者各自分享心得。
佛教對於人際的相處之道提倡「四攝法」,即布施、愛語、利行及同事。對此星雲大師提出「新四攝法」:威儀莊重、語言巧妙、助其增上及同行共事。並對人際關係及做人處事的方式有更進一步的詮釋。
南島佛光山陳惠君表示,道場是接引大眾接觸佛法的平台,接待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非常重要,必須儀表端莊、待人應對得體,令人對佛法生恭敬心。再者,懂得善巧方便的把佛法帶給大眾,讓人聽後心開意解。
對於「助其增上」及「同行共事」,劉國威表示,我們有幸在道場服務,經由住持滿信法師的帶領和指導,得以從挫敗經驗中學習,與同參協助道場會務及承辦活動,每個人堅守崗位守護著道場,令佛教法脈得以傳承下去。
談到「面對挑戰」的部分,滿信法師指出,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,包括面對壓力的挑戰、面對新知的挑戰、面對無私的挑戰及面對自我的挑戰。
曹倩提到,面對壓力挑戰時,分享南島佛光山因為基督城地震被迫搬遷到雲水草堂的經歷,當時因為空間問題,面臨弘法的挑戰,如今重回道場再創弘法新機運,大家當秉持著對佛法的信念。
馬季賢於2019年自北島佛光山被調派到此,不畏懼新環境的挑戰,勇敢擔當,把道場總務管理得井井有條,並時時關心道場每一個角落,在需要的地方給予補缺,如將凋零的鮮花製成乾燥花,延長鮮花生命之外也增加藝術美感。他與時俱進,學習運用網路社交媒體,把紐西蘭佛光山的訊息及時發佈到社區,讓更多人認識道場及了解最新動態。
滿信法師引用大師的文章總結:挑戰固然無可避免,重點是我們如何調適心態及應對挑戰,尤其在面對自我挑戰時,只有增加自己的智慧力、慈悲力和無我力,把大的力量堅強起來,讓自我消失,才算挑戰成功。
佛教對於人際的相處之道提倡「四攝法」,即布施、愛語、利行及同事。對此星雲大師提出「新四攝法」:威儀莊重、語言巧妙、助其增上及同行共事。並對人際關係及做人處事的方式有更進一步的詮釋。
南島佛光山陳惠君表示,道場是接引大眾接觸佛法的平台,接待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非常重要,必須儀表端莊、待人應對得體,令人對佛法生恭敬心。再者,懂得善巧方便的把佛法帶給大眾,讓人聽後心開意解。
對於「助其增上」及「同行共事」,劉國威表示,我們有幸在道場服務,經由住持滿信法師的帶領和指導,得以從挫敗經驗中學習,與同參協助道場會務及承辦活動,每個人堅守崗位守護著道場,令佛教法脈得以傳承下去。
談到「面對挑戰」的部分,滿信法師指出,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,包括面對壓力的挑戰、面對新知的挑戰、面對無私的挑戰及面對自我的挑戰。
曹倩提到,面對壓力挑戰時,分享南島佛光山因為基督城地震被迫搬遷到雲水草堂的經歷,當時因為空間問題,面臨弘法的挑戰,如今重回道場再創弘法新機運,大家當秉持著對佛法的信念。
馬季賢於2019年自北島佛光山被調派到此,不畏懼新環境的挑戰,勇敢擔當,把道場總務管理得井井有條,並時時關心道場每一個角落,在需要的地方給予補缺,如將凋零的鮮花製成乾燥花,延長鮮花生命之外也增加藝術美感。他與時俱進,學習運用網路社交媒體,把紐西蘭佛光山的訊息及時發佈到社區,讓更多人認識道場及了解最新動態。
滿信法師引用大師的文章總結:挑戰固然無可避免,重點是我們如何調適心態及應對挑戰,尤其在面對自我挑戰時,只有增加自己的智慧力、慈悲力和無我力,把大的力量堅強起來,讓自我消失,才算挑戰成功。
最新消息
芙蓉文教中心上梁典禮 發展邁向新里程碑
2025-11-18維也納國際書展 佛光菩提種子遍地生根
2025-11-18新店禪淨中心佛光寶寶祝福禮 傳播愛與幸福
2025-11-18千絲萬語中國絲綢 織就中華文明瑰寶
2025-11-18左營第二分會幸福生活講座 婆媳轉念相待更勝母女情
2025-11-18《藥師經》現代解讀 慧開法師傳授治病修心祕笈
2025-11-18巴生美以美女子中學 華裔SPM應屆考生祈福會
2025-11-18安養及長照聯合家屬座談會溫馨登場 促進交流共創安心照護環境
2025-11-18法寶寺佛光家庭慢活閱讀之旅 新世代傳承信仰
2025-11-18福山寺一社區一蓮花 開啟寶廍民眾快樂之道
2025-11-18
相
關
消
息







